(一)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1蔬菜、茶葉、馬鈴薯、水果、中藥材、核桃、板栗、油茶、特色食糧產業。
2漁業產業。
3生豬、肉羊、肉牛、家禽、奶牛、長毛兔及其它特色養殖。
4中低產田綜合治理與穩產高標準農田建設。
5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
6優質高產牧草、飼用構樹人工種植與加工。
7商品蔬菜生產基地建設。
8水果良種繁育基地、示范推廣與產業化發展。
9特色優質的薏苡、苦蕎、蕓豆、酒用高粱和芭蕉芋等農產品良種繁育基地和高產示范園(區)建設。
(二)林業產業
10退耕(牧)還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復工程。
11速生豐產林工程、工業原料林工程、珍貴樹種培育及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
12竹藤基地建設、竹藤精深加工產品及竹副產品開發。
13森林撫育、低產林改造工程。
14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資源人工培育與開發。
15油茶、油棕等木本糧油基地建設。
16特色茶葉種植及加工產業基地。
17林木種苗、防護林和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
(三)加工業
18民族工藝品加工生產。
19畜牧制品加工。
20林木、竹制品精深加工。
21糧油、果蔬、乳制品、豆制品加工。
22茶加工及茶多酚、茶籽油、茶飲料等茶葉衍生產品開發生產。
23調味制品生產。
24特色農產品制品生產。
25民族制藥。
26農產品的保鮮、加工及綜合利用。
27飲用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其他飲用水生產。
28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制造。
29農村果酒、米酒加工。
(四)農業服務業
30優質、高產、高效和標準化栽培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31各類果蔬栽培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32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33動植物(含野生)優良品種選育、繁育、測試、保種和開發;生物育種;種子生產、加工、貯藏及鑒定服務。
34生態種(養)技術開發與應用服。
35飼料及添加劑開發與應用服務。
36農業生物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37農牧漁產品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38農林牧漁產品檢驗檢測服務體系建設。
39農林牧漁產品儲運、保鮮服務。
40農業信息技術開發與應用服務。
41糧油干燥節能設備、農戶綠色儲糧生物技術、驅鼠技術、農戶新型儲糧倉推廣應用服務。
42保護性耕作、生態農業建設、耕地質量建設及新開耕地快速培肥技術開發與應用。
43農作物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
44有機肥料產業化技術開發與應用。
45水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
46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
47農林產品保鮮、貯運包裝技術開發應用。
(五)農產品流通業
48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市場、區域性專業交易市場、農資連鎖經營。
49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50“農超對接”等農產品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及流通服務。
(六)農業信息化
51農村電子商務。
52貧困地區電商平臺扶貧頻道開設。
53貧困地區電商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
54農業物聯網。
55農業裝備智能化。
56農產品質量溯源。
57產品交易市場的信息化改造升級。
(七)山地旅游業
58農旅一體化、鄉村旅游、農業休閑旅游、康養旅游、民族風情游及其他旅游資源綜合開發。
59旅游景區、鄉村旅游景點開發和改造升級。
60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及旅游信息服務。
61特色旅游項目開發與建設。
62旅游商品、紀念品、裝備品開發。
63旅游演藝產業開發。
64非物質文化傳承開發和利用。
65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客棧、酒莊、茶莊)及經濟型商務酒店連鎖經營。
(八)大健康產業
66食藥材種養殖、加工及中藥材種植、加工。
67民族藥物開發、生產和應用。
68藥食兩用產品的精深加工。
69優質無公害特色地道中藥材、商品藥材生產基地建設和GAP標準種植。
70遠程醫療、特色醫療服務。
71社會化、專業化康復服務和養生保健、康體娛樂服務。
(九)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72主要支持各地立足自身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建設配套服務體系完善、產業集聚發展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和孵化園區。
73主要支持各地立足自身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建設配套服務體系完善、產業集聚發展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區(龍頭企業)和孵化園區。
(十)農村互聯網產業
74網絡博覽會。
75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建設。
76建立面向貧困農村的互聯網教育資源應用平臺。
77面向貧困戶的網絡技能培訓服務。
78面向農村市場需求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支撐平臺建設和推廣應用。
(十一)資產收益扶貧
79光伏扶貧工程。
80水電礦產資源開發資產收益扶貧改革試點項目。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
友情鏈接: 國家農業信貸但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 銅仁市農業委員會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